5月29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外书写文化和美术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宇亮博士应邀来新疆艺术学院作题为“王羲之‘改体’新议”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书法学院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书法学院全体师生及新疆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师生现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开始前,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琼瑶简要介绍了姚宇亮博士的个人情况及学术成就,并代表学院向姚宇亮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报告会由书法学院院长李枝荣主持。
姚宇亮博士通过分析王羲之书法的师承关系和比较王羲之流传书法作品与楼兰简纸书法之间的异同关系,进一步明确王羲之之所以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改“古体”为“今体”,在于继承了西晋以来钟繇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实质上,从现在新出土的简牍书迹来看,钟繇书风是对东汉后期出现的新隶体的总结和整理,对钟繇书风的继承又构成了王羲之书法革新的起点。通过上世纪初在楼兰遗址发现的《济白帖》《李柏文书》等简牍残纸,就可以重新构建出王羲之早期的书风,从而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后期“改体”之后的新书风。从这一角度,也可以对存世的王羲之摹本作品做出新的认识,比如《寒切帖》一般都认为是王羲之晚年作品,但其字形和笔法,都表现出王羲之早期书风的形式特征,当为其“改体”之前的作品。由此可以确定,王羲之对于书法的“改体”是存在的,对于王羲之“改体”前后的书风研究是可行的,当然也更加凸显出了以楼兰简纸为代表的丰富新疆古代书法遗存的重要价值。
在互动环节,姚宇亮博士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师生们对书法发展过程中的“简单”与“复杂”、“进步”与“倒退”、“继承”与“创新”等方面认识上存在的困惑,还结合在新疆古代书法遗存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未来书法教育发展和书法学科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师生们皆表示受益匪浅。
报告会后,举行了中外书写文化和美术交流研究中心向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赠书仪式。
姚宇亮简介
姚宇亮,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出站博士后。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二王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书法文献研究与翻译。有英文、日文译著译文,在《文艺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及译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