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书法考察 | 新艺书法学院研究生考察实践日志(二)

发布时间:2024-06-28动态浏览次数:40

吐鲁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遗址众多,瑞典东方学家贡纳尔·雅林评价吐鲁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在唐代,吐鲁番作为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距离中原比较近,因此汉文化通过吐鲁番传播到西域各地。吐鲁番书法也正是在汉文化的传播普及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不断丰富,成为西域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出土文书、墓表、写经等遗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均是西域书法中最丰富的,因此,吐鲁番书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第二天的实践考察仍然在吐鲁番。


第一站 : 交河故城


首先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汉书·西域传》称:“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城。”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故城建于一个自北向南,高30余米的黄土地上,长1650米,最宽处300余米。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址保存相当完好,主要建筑有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作为丝路咽喉、丝路明珠,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车师、高昌国、高昌回鹘文明,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的昌盛繁荣。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保存至今,让后人有幸在数千年后仍能身临其境,穿梭时空去感受去想象它曾经的繁华,闭目静思,仿佛能够感受到深目高鼻的康姓粟特人骑着骆驼,手里拿着金币、银币笑眯眯的向我们走来。


第二站 : 雅尔湖古墓群


重走黄文弼之路:其次来到了雅尔湖古墓群。雅尔湖古墓为高昌国时期高昌郡治所遗址,在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亚尔乡亚尔乃孜沟村,与交河故城遗址隔河谷相望,相距仅0.8公里。


雅尔湖古墓群



在1928年年初,黄文弼先生曾率领一个小分队,独立前往新疆开展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发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掘,就是雅尔湖古墓葬区,按照墓葬区的分布,分区域顺序发掘,出土了完整的陶器800余件、墓表120余方,以及其他大量随葬品,在1950年前后发掘过3座墓葬,确定墓葬年代为高昌至唐代,其他都未挖掘。古墓在戈壁滩上很明显,都由石头堆成一个隆起的堆,防止风吹走了下面的沙土。雅尔湖古墓群至今未进行大规模挖掘活动,仍保留着当时的原貌,为雅尔湖古墓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第三站 : 吐鲁番博物馆


最后来到了吐鲁番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藏品丰富,尤其是其中大量的古代书法遗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展示了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吐鲁番博物馆展示了大量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吐鲁番作为古代交通枢纽的辉煌历史,也反映了多种文化在此地交融汇聚的独特历史背景。例如,馆内展出的各种丝绸制品、陶器、碑文以及宗教文物,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原文化、佛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吐鲁番的共存与发展。二是真实再现了文化生活的精神面貌。博物馆中保存和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书、砖志资料,是研究吐鲁番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可以看到古代吐鲁番的行政、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具体细节,也可以看到吐鲁番民间书写的真实状态,尤其高昌地区书而未刻的砖志,承接北朝书风趋向,表现了较突出的地域色彩和民间书法特征,保留了书法最原始的风貌和笔触细节,体现了鲜活的性灵和自由的精神,它让我们认识到魏碑书法并非只有刀刻的雄强与锐利,更有书写的灵动与柔美。






结    语



交河故城、雅尔湖古墓群、吐鲁番博物馆的考察,使我们对吐鲁番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不仅是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窗口,也是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同时,书而未刻的高昌砖志,手书的吐鲁番墨迹等丰富的书法资源也为我们今后的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文书页页有声,还原丝路华彩,吐鲁番出土的文书、砖志多出自普通书吏、经生写手,却往往精妙可喜、出人意表,既不失法度,又能率性而书,故而生趣盎然,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质朴之美,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见证了吐鲁番作为古代交通枢纽的辉煌历史。



考 察 韵 记 四 则

作者:王研充教授


《游高昌故城》

黄沙漠漠故城明,断壁残垣峪嶂擎。

遗拓摩挲唯遥想,功德碑字没史名。

①指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拓片。


《游高昌故城,谒玄奘法师讲经台》

讲经遗址饶风韵,旷代法师天下称。

转换时空恍如梦,《心经》一卷是慧灯。


《游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洞前热浪千翻阵,洞内听闻解养人

盗劫屡遭留幻影,木沟浓郁水光粼。

①养人:供养人。第20窟有供养人像。

②木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洞窟下有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


《游交河故城,重走黄文弼考古之路》

穿越千年问繁华,蜃楼海市漫飞沙。

何当借取文公梦,路转邨墟散绮霞。

①文公:指近现代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