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泠印社主办,新疆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第二届图形印创新实验作品展在新疆文联二楼展厅隆重开幕。展览开幕后,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教授在新疆文联大厦会议厅做了题为“新疆所见古玺印寻绎与观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新疆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张鸿林主持,新疆艺术学院师生以及众多书法爱好者在现场聆听。
范正红教授首先介绍了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详细讲解了新疆出土的古玺印的种类和特点;细致分析了玺印的材质、纹饰、文字等,揭示了这些玺印的时代背景和制作工艺;强调了新疆出土玺印的史料价值,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汉归义羌长印”“司禾府印”“李忠之印信”等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印章。其中“汉归义羌长印”是汉王朝在西域区域管理的重要物证,较之以往的文献资料证据,该印更具说服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汉代与西域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也是中原王朝治理西域的历史留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范正红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新疆古玺印研究的感悟和体会,他指出“研究古玺印不仅要关注其艺术价值,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讲座的尾声,范教授呼吁大家要深入了解新疆的古玺印文化,追寻那些隐藏在古玺印中的历史记忆。
范正红教授的学术讲座引起新疆艺术学院书法学院学子的热烈反响。
2022级研究生刘春怀表示:这次讲座收获颇丰,不仅对新疆的印章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认识到新疆出土的印章不只具有艺术价值,还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23级研究生桑玄表示:通过范教授讲解新疆古代玺印,看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官印到肖形印我们得知印章上的纹饰和图案,既体现了汉代玺印的特色,也体现了新疆地域文化的特色,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新疆古玺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2023级研究生朱记杭表示:范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引领我们穿越千年历史,探寻新疆古玺印背后的文化脉络与历史变迁,让我深受启发。在讲座中,范教授通过对玺印的材质、纹饰、文字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玺印的时代背景和制作工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新疆社会的历史发展,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玺印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23级研究生张晓彤表示:通过这次讲座,不仅对新疆古玺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新疆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玺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里曾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枢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2024级研究生汪秦晨表示:范教授的讲座激发了他对“汉归义羌长印”的研究兴趣,篆文内容“归义”是汉王朝颁赐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官印,体现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与文化交融。
2024级研究生李亚楠表示:范正红教授的讲座娓娓道来,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展现了渊博的学识涵养。我们作为一名书法方向的研究生,应该向前辈们学习,广读细研,潜心探索,努力将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融汇。
2024级研究生任婷表示:范教授以《论语》中的“人无信不立”为引,强调了诚信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印信作为凭信表达的重要方式,其出现正是社会建立诚信价值体系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印信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载体,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承载着人类对于诚信的执着追求。
2022级本科生叶尔森别克·吐尔阿尔表示:范教授在讲座中详解了新疆出土的古玺印,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纹饰独特,内涵丰富,彰显古代新疆社会的繁荣多样。古玺印融合了中原文化等元素,反映了西域与中原的紧密联系,见证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融合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我叹为观止。
2022级本科生库玛尔布比·图尔达力表示:范正红教授对古玺印研究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激励着我在关注文物艺术价值的同时,更要深刻认识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以高质高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艺术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